联系我们
400-8768208北京时间7月7日,据报道,8月4日,国际乒联将在乒乓球运动中推出一项新的规则,这也标志着新的一轮改革即将启动。对于新规则的具体细节,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三缄其口,但是国际乒联官网表示,主要的改变将会是比赛用球的尺寸。
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前的8月4日,国际乒联将在乒乓球运动中推出新的规则。这一启动仪式将在里约奥运村的德国代表团驻地举行,仪式将在当地时间中午12时开始,当地时间在下午2点结束。
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表示,国际乒联对于在乒乓球运动中启动这一新的形式感觉到很兴奋,我们始终相信这是国际乒联家族进行的很好的补充。乒乓球的新规则的全部细节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届时,将会有新的器材、新的规则和新的姿态。这一新的形式需要把乒乓球变为新的尺寸。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话用在形容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革新的热情上,再合适不过:从1998年至今,短短18年的时间里,国际乒联有关乒乓球规则的重大改革调整,已有9项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力度之大,步伐之快,频率之高,影响之大,为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之罕见。
一、有关器材方面,计5项,包括用球的增大材质的改变,限制长胶,废除有机胶水,增加球网高度;
三、有关“人”的改革,计2项,包括奥运会上统一协会的两对双打选手在抽签的时候必须分在同一半区;21周岁以上更改国籍的运动员,将不能参加世锦赛和世界杯赛。
1981年第36届世锦赛,现兼任中国乒乓球和羽毛球掌门人的蔡振华作为中国队的奇兵出现,为中国队重夺斯韦思林杯立下汗马功劳。而他的一个令所有世界顶尖高手都颇为头痛的绝招就是他的倒板发球和接发球。由于他球拍两面使用的分别是反胶和防弧胶皮,但是颜色却是一样的,对手通常不知道他击球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胶皮,因此经常上当受骗,吃了不少的亏,更大为恼火。
于是,1984年1月,国际乒联关于“球拍两面覆盖物颜色必需不同”的规定正式生效。此举让蔡振华威风大减,更差点失去了参加世锦赛的机会,虽然与曹燕华合作艰难拿下混双金牌,但不久之后便挂拍退役了。
1951年后,我国山西队发明了一种合力发球:把球在出手瞬间即与球拍撞击、摩擦,产生较大的旋转力。之后名将王志良等在第27届世乒赛中很好地运用了这项技术,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但很快就被国际乒联禁用。不过,由于对发球定义的模糊和混乱不清,仍有不少人在打它的“擦边球”,钻规定的空子。
大会上,国际乒联规则对运动员发球做出严格规定:球离手后向上抛起的高度不能低于16cm,并且在球体下落的过程中击球。这就比较明确地统一了发球的规范,解决了发球尤其是合力发球的问题。从此之后,合力发球基本难现踪迹。
1991年之前,世锦赛团体比赛全部都是使用男团单打九盘五胜制、女团则是五盘三胜且中间插一盘双打的赛制。这种赛制对球队的整体实力尤为讲究,但不利于比赛时间的控制,更很难在越来越商业化的电视转播中生存下去。为此,91年的世锦赛男团比赛,一种全新的赛制应运而生。不但变成了五盘三胜,还让二、三号单打必须兼顾第三盘双打。
新赛制让传统强国中国队显得极不适应,不但未能体现整体实力的优势,还因为双打太弱和队伍青黄不接实力下降的原因,在名将新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欧洲乒坛面前节节败退。最后四强不入,掉到第七名的历史最低谷。同样未能进入四强的还包括联合组队参加的朝韩联队,本来他们在合并之后整体实力有增无减,但却饱受双打这一分的困扰。因为根据之前的协商,双打应由两国选手配对,这就失去了原配的默契性,更打乱了教练的排兵布阵的思路。
最终,这种赛制改革没取得成功,不仅亚洲球队感到不适应,就连在本届比赛中包揽男团四强的欧洲人也怨声载道。鉴于如此,两年后的斯德哥尔摩
世锦赛上又取消了双打这一分,变成了三个单打的五盘三胜制。之后,女子团体,也干脆来个一锅端,从第44届起将第三盘双打也改为单打,团体人数从原来的四人增至五人,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国际乒联决定在悉尼奥运会后改用大球、并于2000年2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上正式施行时,人们便开始领教了这位积极主张各项改革者的执着了。因为包括瓦尔德内尔等不少运动员主张先在6、7个世界大赛试用后再正式实施较为贴切。但沙拉拉指出,这一提案是由前国际乒联主席、中国的徐寅生提出的,球体从38毫米变成40毫米,球速变慢、旋转变慢,有利于运动员尽情拉大动作发力,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有利于电视转播和市场开发。
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姚振绪对此的认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哪个球队有利,对哪种打法有利。应该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来看这样的一个问题。要增加比赛的回合,使乒乓球更富有欣赏性,才会使这项运动更具有世界性。”中国乒协副主席张燮林则以自己参加中日友好表演赛使用44毫米大球的实例说“球大了攻球或削球,一定要自己发力,球才能过去。日本人爱打这种球是便于强身健体。大球的改革是为了乒乓球运动有更多的人参与。”瑞典名将佩尔森说“改用大球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公平的”奥地利名将施拉格说“大球使比赛更精彩,精彩的比赛会使乒乓球运动更富有生命力。”
由于这项改革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加上2000年10月在扬州举行的第21届男子世界杯比赛上,中国选手马琳决赛以3:0击败金泽洙,勇夺改大球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选手王励勤也夺得第三名)。在2001年4月的大阪世乒赛上,中国队包揽了全部7项冠军奖杯,另获5银4铜,实现了采用大球后的“大满贯”,从而也多少平息了一些中国球迷当初的不理解。
2001年4月大阪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沙拉拉主持通过了由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提出的“每局从原21分改为11分,发球从原5个一轮改为2个一轮”的提案。并以107比7的绝对多数票得到通过,正式实行日是2001年9月1日。
由于这项提案的目的是为缩短比赛时间,用同样的比赛时间,原来只能打3局,现在可以打5局,使比赛一开始,双方就进入必须“每分必争”的紧张状态。增加了比赛的激烈争夺程度,缩小了强弱选手之间的差距,增大了二流选手战胜一流高手的偶然性,从而更多地被大多数运动员所接受,更早地在欧洲各公开赛中实验。沙拉拉承认:“当然,作为优秀运动员,他们是不会轻易同意改革的,因为他们对每局21分的赛制已经习惯了。但是,咱们不可以只看现在,要看到将来,一切要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角度考虑”。
中国队同样迅速适应了11分制带来的诸多新变化,继续在世界大赛上保持了较高的获胜率。去年5月的巴黎世乒赛,中国队获得5个单项比赛中的4金4银6铜;年末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国选手也囊括了4项冠军,仍然是国际乒坛上最大的赢家。
沙拉拉一年一改革。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发球无遮挡新规则又引发了乒坛的议论纷纷。
在通过这一新规则时,主持大会的沙拉拉只让一名新加坡代表发表了不同意见,并一反过去点票统计后再公布投票结果的惯例,以他“目测”的结果,口头宣布这项最具争议性、必须得到3/4代表支持的提案“得到通过”。
面对这项显然仓促通过的提案,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富荣当时表示“完全理解这项改革,将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这项改革”。中国乒球队总教练蔡振华也表示“将尽可能地去适应这项新规则,早日探索出新路子,以保持中国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此后,中国乒球队从2001年11月进入冬训后,便开始尝试新的发球规则,并在2002年国内乒超联赛中,女队执行无遮挡发球,男队反手使用无遮挡,正手仍使用有遮挡发球,提前逐步适应这项新规则。
对于这项改革,以发球变化多端、动作明显有遮挡的瓦尔德内尔明确说不满:“发球的遮挡动作是乒乓球战术中特有的一部分,我看不出有任何取消的必要。新规则将会断送一些球员正手发球致胜的机会”。但萨姆索诺夫、金泽洙、盖亭、普里莫拉茨则公开赞成:“发球就应该光明磊落,让对方看清楚,否则就是投机行为。因为靠发球直接得分形不成回合,打不出战术,更让观众莫名其妙,以此来降低兴趣,极大地减少了观赏性”“让观众、让裁判、让对方看清你的发球,更体现乒乓球运动竞赛的公正性,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整体实力,是件好事。”
尽管有不同声音,但这项改革仍在2002年9月1日正式实行。不过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把握好“遮”与“不遮”或“半遮”的尺度。裁判与运动员、官员对标准的理解不同,易产生矛盾,因而在比赛中大多是“得过且过”,严格执法很难。
中国乒协相应出台了一套发球新规则图解,提供给中国乒球队,但在执行中仍因各人的习惯而或多或少地打些“遮”与“不遮”的擦边球。因而,中国乒协最近酝酿提出一项有关发球的新规则,即“发球高抛过头顶”,既简单易行,又容易判定。据说已得到德国乒协和沙拉拉的赞同。
进入2003年,国际乒联又出台了一项新规则,“同协会的奥运会两对双打选手必须抽在同一个半区”,也就是说,中国队欲包揽双打项目的冠亚军已无可能。而按以前同协会选手合理分开的原则,实力强大的中国选手常出现决赛会师的场面。像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双冠亚军为孔令辉/刘国梁、王涛/吕林;女双冠亚军为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悉尼奥运会的男双冠亚军为王励勤/闫森、孔令辉/刘国梁;女双冠亚军为王楠/李菊、孙晋/杨影。这项改革的意图很明显,不能让中国队大包大揽。对此,国际乒联的解释是,“同一协会的选手打决赛,势必降低观众的兴趣,减少了吸引力,影响电视观众的收视率,进而威胁到乒乓球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力。”沙拉拉更直接地表示:“中国队总是大包大揽的格局并不好,如果中国队总是提前囊括,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会觉得没劲,他们就会把兴趣转到其它运动项目上。而欧洲的国家因为如果永远赢不了中国队,电视也不转播,乒乓球市场就会受影响。”“大家都喜欢看中国队对外国队的比赛,如中国对瑞典、对韩国……这样的比赛精彩、刺激、有悬念,赞助商就乐意投入。否则,世界大赛变成一个协会选手的内部比赛,谁还会关心呢?”
这番道理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协会的支持,中国乒协从世界大局出发,也欣然接受了这项提案。
新年刚到,国际乒联一项新举措又给球迷带来“不安”--原先可派3人打奥运会预选赛,保险系数大,现在只允许派1人,恐怕有点“悬”。
分析这项改革,的确对中国队第三人选的参赛制造了一点麻烦--万一这名选手失手,那奥运赛场上的单打比赛,不就少了一个为主力队员扫清障碍的同伴了吗?
这个担心并非多余,因为三人联袂出战的优势较大。回顾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在日本千叶举行的亚洲区预选赛,我男队派出刘国梁、丁松、秦志戬三人出征。结果,秦志戬连克朝、韩三名主力金成熙、崔敬陟、李哲承,确保中国三名选手名次均列前,顺利地拿到最后一张单打入场券(最后由刘国梁出战,他最终夺得男单、男双两枚奥运金牌)。
又如悉尼奥运会前,我男队派出马琳、刘国正等三人参加预选,队友们互相把守关口,各斩外敌,确保我选手名次均列前。结果,使取得亚洲区预选赛第一名的刘国正如愿以偿。
当然,对此项举措,中国队总教练蔡振华泰然自若:“它肯定会对我们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会从容应对。”的确,人海战术的优势没有了,派出的一名选手不能有一点闪失,这名选手的技战术运用、临场发挥很重要,心理素质等方面一定要过硬。不过,说到底,中国乒球队这支光荣的队伍,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群体,有最好的举国上下一致的体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有最好的训练条件,有打法最全面的陪练。之所以长盛不衰,靠的是科学的探索、艰苦的训练、勇于超越传统的进取精神和无比强烈的爱国心、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不管国际乒联如何改革,欧亚诸强如不在人才教育培训和训练改革上加大投入,尽快形成新的尖子人群,那么即使通过上述一系列新规则,实力对比的不平衡仍然难以根本逆转--中国队将始终站在世界乒坛的最前沿、最高峰。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从保护运动员健康的方面出发通过了禁止使用挥发性胶水的所谓“禁胶令”。北京奥运会后,这一改革开始正式全面应用于成人赛事。由于以前使用的有机胶水对海绵有很强的渗透膨胀作用,改用无机胶水后球的速度、旋转显而易见地下降,很多业内人士对禁胶令的推行颇有微词,但王皓夺冠、马龙和波尔也战绩不俗等事实上,器材改革并不会从根本上对高水平选手产生影响。
2008年,乒乓球将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展示风采,将有172名选手参加。与以往不同的是,团体比赛代替了双打比赛。
奥运会乒乓球赛原设有4个项目: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从金牌数量上来说并不多。一直以来,国际乒联采取了种种方法争取增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项目与人数。然而,由于受国际奥委会“瘦身计划”的影响,暂时还不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另外,国际乒联不希望在奥运会的决赛中出现同一个代表团选手对垒的局面(在已经举行的五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20场决赛中,有11场是同一个国家的选手相对垒)。所以,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国际乒联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协商决定:在不增加参赛人数的情况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以团体比赛取代双打比赛。
根据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选手共有172名,男女各86名,每个奥委会男女参赛选手最多各3名。
虽然每一次国际乒联改规则,都声明不是针对中国,但事实上,通过改规则限制国乒是乒坛所有人的共识。而针对个人,一些改革也确实有效,比如现在的男乒主教练刘国梁,当年主要是因为小球变大球和无遮挡发球,自己的优势荡然无存,才选择早早退役。但从整体上来说,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强大团队保障的国乒,总能最先找到适应新规则的办法,保持队伍长盛不衰,总是让乒联达不到修改规则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