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400-8768208“你反手无力,正手不精,脚步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就你还想和我同台较量吗?做你的美梦!”
以上这句话,是动画乒乓》中的招牌,原作中,来自中国的孔文革因为犯了错误被赶出省队(动画中改为国家队)只能前往日本发展,结果一登场就霸气侧漏,把几乎所有同龄的日本对手都当小朋友一样吊起来打,而这句话也成为其人物专属BGM。
但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则是这部运动主题动画的冰山一角,很多因为这句话入坑的观众最后却成为了主创的粉丝。正如豆瓣上一位观众如此评价《乒乓》:
“神作参上!神作参上!神作参上!这不是乒乓,这是人生!这不是动画,这是艺术!”
而站在这部神作背后的,是日本动漫界的两位天才(或者说鬼才):松本大洋和汤浅政明。
熟悉日本动漫的朋友,对于日本的体育动漫多少都会有些刻板印象,在讲究热血中二搓大招的日系漫画里,各种脑洞描写往往会被把运动本身的魅力狂化到神经病的程度。但是,在销量的现实压力下,更多的作者却不得不走类似的风格,导致写实派动漫一直是处在少数派的位置。
但《乒乓》的原作者松本大洋却并不是一位喜欢向现实低头的普通作者,相反,这位以画风奇特著称的漫画家从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并用惊人的才华将自己的任性坚持了下来——早期的松本深受大友克洋、土田世纪与望月峰太郎等漫画家的影响,棱角分明的画风和性格鲜明的角色极富冲击力,仿佛一记直线扣球从读者眼中呼啸而过。他在1987年创作的《STRAIGHT》入围《月刊Afternoon》的四季奖,这是他首次作为漫画家亮相,他也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选择退学正式投身漫画界。
1993年,松本大洋创作《恶童》,其主角造型就有类似大友克洋风格的痕迹,而等到1996年他创作了本文中作为蓝本的《乒乓》,其风格就开始渐渐走出模仿而进入成熟。与《恶童》类似,《乒乓》也同样采取了双主角的结果,同样用了在当时环境下堪称非主流的写实非美颜画风。不过后者在细节的处理上更精致,构图也更平衡,对人物和造型的塑造更加简洁,漫画的呈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
不过松本的画风确实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它没有精致的画面,主角也没有超高的颜值,很多人甚至评价其为“极为粗糙廉价的漫画”(然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一种更高级的美术审美)。但若耐着性子看下去,则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用心,并享受它传递的热血和感动。
松本本身就是体育爱好者,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校足球队,甚至在高中时期担任过校队队长。而之所以选择乒乓球作为漫画主题,按松本自己的说法,既有个人竞技更适合刻画人物性格的因素,同时也考虑到了大部分人对乒乓球的细节不甚了解,更容易在内容上取得突破。
最终《乒乓》只连载了5卷就宣告完结,不过就像井上雄彦自己主动完结的《灌篮高手》一样,《乒乓》的短篇幅得以让作者尽可能的保留了自己创作这部漫画的初心。而这样一部完整而没有腰斩的作品也得到了相当高的好评。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声望,也最终让日本动画界的鬼才导演汤浅政明选择了它,来制作自己主导的第三部长篇动画。
汤浅在大学毕业后由亚细亚堂入行,一开始是从原画师这类基层工作做起。原画师又称主镜动画师,是负责把构图画成主要镜头的工作人员。一个原画师除一定要具有最少一至两年在动画师的累积工作经验及熟悉动画制作的步骤外,还要对镜头摄影技巧具有一定研究。
汤浅本人最出名的能力就是对镜头的使用,他不在乎传统的透视角度,不固定视角,经常反转屏幕的做法尽显一代天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
汤浅最早是在家喻户晓的《樱桃小丸子》TV动画里负责原画,还参与过《机器猫》的剧场版的原画制作。1990年他从亚细亚堂离职成为自由职业者,不过依靠之前积累的人脉关系,他又参与了另一部著名作品《蜡笔小新》的TV制作,从1992年TVA开始到《蜡笔小新》第一部剧场版,他参与了至今16部《蜡笔小新》剧场版中的11部,担任过原画到作画监督等多项职务,这些经历也为他独立创作后夸张、奇特、不合常规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当然,汤浅诡异的镜头感和人物形象设计,也是近来所谓蜡笔小新画风崩坏的直接负责人之一)
汤浅从2002年开始独自担任剧场监督,他的处女作《心灵游戏》于两年后上映,一举斩获大藤信郎赏、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大奖,汤浅政明这一个名字和他的诡异画风才终于被人们所熟知。
在翻拍《乒乓》前,汤浅已是业界大拿,宫崎骏评价其为“日本百年难遇的天才动画人”。虽然在人气上比不过宫崎骏和新海诚,但在粉丝眼中他却是神一般的存在。2013年他在众筹网站向粉丝们募集资金制作动画短片,用20万美元制作了一部名为《摔跤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13分钟短片,很多非粉丝表示“20万美元就为了瞎我狗眼”?而粉丝们则表示“你不喜欢可以别看呀”,并赞其为“年度最好玩短片”。
想要对一部完成度极高的漫画完成动画版翻拍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但汤浅奇异的脑洞流风格恰好与松本一拍即合,加上对于漫画原作的喜爱,汤浅毫不犹豫地揽下了这个看上去吃力不讨好的活。但与漫画版相比,动画版《乒乓》在主线剧情不变的基础上对很多细节进行了完善,并延用了漫画“多图并置”的风格和夸张手法,配合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和符合人物性格的配音,不仅完美再现了赛场上的紧张气氛,甚至让原作者称赞其“比原画细致得多”,让人不得不佩服汤浅的能力。
两人夸张的作画手法和风格奇异的分镜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也与“运动”的主题完美契合。
与一般运动项目相比,乒乓球的运动活动场地更小,观众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才能看清球的轨迹,一个回合往往在电光火石之间就结束了。如何对比赛进行生动的刻画描写,对于漫画家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两人给出的答案选择是将一页页漫画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格子,利用格子大小比例来给观众“划重点”,同时这也使得他能对球的旋转、飞行方向、人物动作和神态等细节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给读者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全身心沉浸在那种紧张的氛围中。
正是仅靠两位作者的狂野画风足以支撑起整个动画的表现力,运动的热血及作者的情感能够最终靠多分镜绘画手法和狂野的画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剧情上不需要主角频繁放大招就可以推进,这也让作者可以把更多笔触留在对人物场外成长的刻画上。
故事中严格意义上的主角只是和笑爷,不过作者对于孔文革、风间、恶魔等配角的描述也丝毫不吝啬笔墨,任何一个人都有着不完全一样却又非常典型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最终归宿虽不完全一样,但每个人的形象都非常立体、丰满和充实。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运动的热血,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大主题:即在竞技体育中,个人天赋、勤奋、热情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以及如何认清事实并与自身达成和解。
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天赋(能力)、勤奋(努力)、热情(兴趣)三者缺一不可。通常来说,天赋是进入某领域的敲门砖,勤奋是不断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而热爱既可以是是生涯的起点,也能成为助你挺过事业最艰难阶段的精神支柱。具体到《乒乓》这部动画来说,这三部分也决定了他们每个人的归宿。
作为主角的是剧中最有天赋的乒乓天才,热情、自信、狂妄自大、爱吃零食,但是在乒乓球场上始终难逢敌手。他不缺乏对乒乓球的热爱,经常自诩为“来自乒乓球星”的英雄,这种强烈的中二情节正是来自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但长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使渐渐忘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也忘记了勤奋的重要性:既然靠天赋就可以横扫一切,那么努力训练的意义何在呢?这也是大多数天才年轻时的通病。
的好友、主角之一的笑爷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性格,内向、冷静、有着机器一般精密和严谨。小时候因内向的性格遭到霸凌的笑爷在的鼓励下接触到了乒乓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笑爷的天赋跟不相上下,他的自律和勤奋保证了他对训练的认真和一丝不苟。在动画中,孔文革、风间等对手都将其视作最大的对手和拉拢对象。
然而笑爷缺乏的正是对获胜的热情:对于笑爷来说,赢得赛场上胜利从不是打乒乓球的目的,它更多是一种消遣方式。他会在比赛中因为无聊而尝试自己不存在好好练过的速攻,(他专属教练那句“加剧队友伤口的球你会去打吗?”的疑问也是其人生选择的写照),因此,正如他的那句经典台词——把人生赌在乒乓球上什么的真让人作呕——所反映的那样,乒乓球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作为和笑爷的童年好友,恶魔佐久间长期活在天赋异禀的两位主角的阴影下,让他养成了“练到血便为止”的性格。从天赋和努力这两个角度来看,他像是的反面,无论前者如何努力,只要后者略一发力就可以将其远远甩开。因此比起主角,他更像是我们普通人,如果长期陷在自卑的圈子里面,现实无疑是非常残酷的。
中国选手孔文革算是本片中最出彩的配角了,除了文章开头那段由他用纯正普通话说出来的经典台词外,他的异乡身份和自信同样感动了很多人。在天赋层面上,孔文革是远远不及两位主角的,但在“乒乓王国”接受过最一流训练的他却有着迷之自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信有余但能力不够”。初来乍到时他看不上日本这个弹丸小国,一心只想验证自己早日回国,这也是他打乒乓的目的。
而本剧中大BOSS风间龙一则是高中乒乓球赛场的王者和大明星,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统治地位,但他却无法享受来自外界的掌声和赞誉。他不缺天赋和勤奋,也不像笑爷一样不在意胜负。相反,“常胜的忧虑、称赞的痛苦、背负胆子的沉重、孤立和苦恼”,让他的乒乓世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压力大到每次赛前都要独自躲到洗手间独处。风间忘记了打乒乓的初心是“热爱”,而是把它完全当作一场攀登赛:一旦失败就会坠入深渊,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向上攀登。他的世界没有乐趣而言,胜负超过了一切。
因此,最有天赋却疏于努力的会被仅凭努力闯出一片天的恶魔淘汰出局,心态崩溃以至于要放弃乒乓球;缺乏好胜心的笑爷会在看到孔文革绝望的表情时选择“让球”;天赋有限的恶魔会在战胜后因摸到自己的天花板而陷入绝望;孔文革则在接二连三的失利后逐渐看清自己,但内心的骄傲却让他难以接受事实;风间延续着他的统治,可对球队的责任感也让他的压力与日俱增,距离打乒乓的初心越来越远……
剧情过半时,所有的角色都陷入一种拧巴的状态:选择放弃自我放逐,笑爷被教练逼着练出好胜心,恶魔在失利后苦练削球却始终无进展,孔文革仍对自己有着谜之自信,风间则在为球队思前想后,甚至想拉笑爷入伙……
解决这种“拧巴”状态的重点是认清自己,不过当局者迷,想要做到这点往往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实现,几位性格迥异的主角则互为外力,从他们本身的立场出发,帮助对方解决矛盾。
看淡胜负的笑爷会告诉缺少天赋的恶魔,你只是没有天赋而已,何必大呼小叫,一心想追赶天才的恶魔在痛苦的顿悟后认清现实,选择放弃;
反过来,缺少天赋的恶魔会在痛骂浪费天赋的时说道:“我只是个凡人,但你不一样,你是有才能的人。你如果有我十分之一的努力,绝不会这样。”结果一招点醒。
对乒乓不忘初心的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陷入“胜负魔障”的风间,终于解开了这位明星选手的心结,在赛场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开始重新享受乒乓带来的乐趣;
孔文革也在输给曾经的手下败将后认识到僵硬的自我定位(天下无敌来日本就是虐人)对自己的限制,开始用一种更加释然、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胜败,这也让他更好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笑爷在最后的决赛中迎回了自己心中无所不能的“乒乓英雄”,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个人需要的只是能够安静地打乒乓球,他打球的目的不过是一起和快乐地消磨时间罢了。
于是求仁得仁,热爱乒乓、天赋异禀的在经过刻苦训练后成为了世界一流选手,把乒乓当消遣的笑爷做了乒乓教练,恶魔放弃了乒乓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风间在失败时再也不会把自己关在厕所而是去找笑爷倾诉,摆正心态的孔文革也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没能代表中国队出战,但最终以日本国家队队员的身份站上了奥运舞台。
不过让许多观众最为感慨的还并非这五个角色,反而是片中仅仅出场三次、名为江上的“看海哥”更加让人动容:他是一个没有一点不切实际目标、脚踏实地的、平庸的乒乓球手,参加比赛只是想赢一两场,至少不要输得太难看。不幸的是,他在首轮就遇上了刚被训练得“冷血”的笑爷。一顿操作过后,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一目了然,被击溃的江上一蹶不振,选择一路流浪,从海边到深山再到异国他乡,最终又回到了观众席,在台上看到愈发强大的对手,泪流满面地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乒乓球”。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来自爱迪生的一句名人名言:“天才就是99%汗水加上1%的灵感。”然而在前些年又有人说这句话是断章取义,因为后面还有一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虽然我们可能知道“灵感最重要”才是胡编乱造,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后半句,因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因此都喜欢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客观的不可控因素,而不肯承认自己内部主观上的不足。为了抵抗这种颓丧的风气,近些年鸡汤界又流行起了“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说法,可这就是真相么?恐怕也不是,至少在笔者眼中,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一件事努力本身也算是一种天赋。
德尔斐神庙三句箴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认识你自己”,相传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尼采在对这句话进行阐释时写道:“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在《乒乓》这部动画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或许是这样一个观点:比“努力”或者“天赋”更重要的,是如何认清自己,以及在认清自己后,如何接纳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在主角群之外, “看海哥”的故事之所以能感动很多人,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喜欢一件事不一定就要把它做到极致或是用它换取利益,只要能做这件事,就已经足够快乐。人生也同样如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该学会接受现实,并尝试着接纳和享受它,而不是钻牛角尖,让自己长期处在痛苦的状态之中。这并不是逃避或者懦弱的表现,反而如罗曼-罗兰那句经典名言一样: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