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400-8768208时间: 2024-03-30 00:44:44 | 作者: 各类配件
车过溪口,大山益发显得陡峭起来。疏树衰草,寒山冷岚,粉墙黛瓦。新安画派的许多大师,喜用枯笔淡墨大写意,创意是否盖源于此?
一条黝亮的柏油路飘落在大山深处,时不时地又从它的里边出来,走到河滨,与一汪晶莹的水并肩逶迤弯曲。车沿沂源河溯流而上,过梓坞、樟前、凰腾、徐源……
村子都不大,临水筑屋,显着休婺过渡区域的特征。虽然我是正宗的休宁土著,却也不大听得懂他们的当地话。发现很多人家屋前房后都砌有水池,与潺潺山溪相通,真实的源头活水;池中有草鱼或鲤鱼大略十余甚至几十尾,慢悠悠地游弋摇摆。朋友说此乃大名鼎鼎的泉水鱼,又名冷水鱼,成长缓慢,肉质鲜美,一斤要卖好几十元的。我听了很是欢喜,既如此,何不捞它一条带回,姑且做年夜饭的一道压轴菜,合了“年年有鱼(余)”的吉利话。主人告诉我,这鱼一年长一斤左右,他家一条三十斤的,已养了近三十年矣。我买了最小的一条,也差不多有五斤。
回家后,立马做成一大钵酸菜鱼片,其鲜美,确实是其他同类不可比的,肉质紧凑细腻腴嫩,全无一点土腥味。全家人大快朵颐,齐声喝采,都说多少年没吃到这样的好滋味,也萧瑟了桌上的其他好菜。
我多喝了两杯,一振奋就给朋友打电话。朋友在那边笑问:鱼吃了?我回答说全做了酸菜鱼,汤都喝光了。朋友连连说:惋惜惋惜,这么好的鱼,怎样和腌菜搅和在一起?得一鱼三吃呀!下次来我请。
与腌菜为伍怎样了?酸菜鱼莫非不是一道妇孺皆知的好菜?他的话让我不以为然,但最终一句却让我心驰神往,给了我再去板桥的由头。
吃鱼是有必要的,可那依山傍水的几个小村子也着实让沉迷,可都是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啊。那屋、那桥、那犬、那庄稼……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焰火寻常。
所以,两年后的春天,又一次行走在这里的乡下小道上。油菜花当然成为时空里无可争议的主角,它不归于平原地带任意浩瀚漫山遍野的那种,而是如同一幅画,适可而止地把自己镶嵌在青绿色之中,有时也无妨把一条晶莹的小河作为自己栏沿框边。在一块块多层次不规则的土地里俯首盛开,就有了极强的韵律与动感,与老屋斑斓的马头墙相辅相成。而一块块大巨细小的鱼塘,散落在任意浩瀚的金黄中,如明镜一般。
其实,半亩见方的鱼塘还真不多见,更多的只能称为“池子”,有的面积仅有一张乒乓球桌巨细。即便如此,也一点大意不得,四周青石工工整整垒砌成岸坝,一级级延伸到水边。上方一般是生气勃勃的,瓜棚李下,枝叶茂盛,防止阳光直射。池水清澈见底,借上高低低的地形,引来溪涧上游泉水,使用落差让溪水缓缓注入池内,出水口也有若干孔洞外通山溪。如此,池水时间处于“活水流入流出”的状况。
据村里人讲,祖先建池之初大多数都用在防火,看着一泓好水终年不断,才养几条鱼供自家过年时食用。只投喂青草什么的天然野生植物,花不了什么金钱;何况水质好水温低,鱼不容易患病,成活率简直百分之百。
因终年罕见阳光,生活在低温清冽活动冷幽的水中,所以成长缓慢,年成长缺乏一斤,从鱼苗长到成鱼至少需五年。长成的鱼遍体漆黑,故又称“板桥黑鲩”。
板桥乡坐落休宁县南部,全境山高林茂,空气湿润,雨量充分。它最早的知名倒不是山泉鱼,而是木头。靠山吃山,采伐木头让这一带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润泽。“上山几板斧,收入一百五”,然后捆扎成排,顺率水放到下流。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有一个村子还因具有多少台电视机而出名省内。
然后,封山育林,维护生态,树是不能砍了,那就靠水吃水吧。这不,这些年来,养泉水鱼又做得风生水起。仅一个徐源村,五十来户人家,二百多号人,就有八十多个鱼塘。休屯一带的城里人,动辄就开车来买鱼吃鱼,有闲情逸致的,当然也会在村落里恋恋不舍,寻觅澄怀的乡土情思和日渐埋没的旧梦遗痕。
远道来的吃了还想带,板桥人也把你服务的妥稳妥帖:用一个特制的塑料袋,注满水和氧气,装一条大鱼进去,密封好,拎了就走。几天后放出来,还栩栩如生的。
说是鱼头,仍是连挂了腮下的一大段肉,放了几块农家豆腐;文火渐渐炖,汤呈乳白色。
我最喜欢的仍是鱼头炖豆腐。豆腐没有一点豆腥气,炖得洞眼绽放,汤汁充盈丰满。鱼腮下面那块肉最为新鲜,我是主客,当然由我先行下筷了。惋惜的是没有黑胡椒粉,洒在鱼汤里肯定浓郁鲜美。
同来的一位老兄口味重,鱼尾他吃了多半,如同还不过瘾,末端把盘里的汤倒进碗里拌饭吃,显然是个会吃的家伙。
依溪而建的宅屋前,有一方不大的鱼池,四周壁上长满青苔,里边有着十几条通身漆黑的大鱼,还有几尾红鲤游弋其间。
“状元”的辩识度仍是很高的,一群鱼中,个头最大,乌黑发亮,保养的非常好!
鱼池边有一亭,便利观鱼。宋代诗人汤汉的《观鱼亭》无妨作为槛联挂起来:有亭翼然山之阿,源头活水养鱼多。
这家主人叫汪长生。1970年,大女儿汪文琴出世,他特意买了草鱼苗放入鱼池中,仔细喂食。2011年,汪长生的长孙参与高考,成果优异,引发颤动,可谓是“鱼跃龙门”。休宁且有“我国状元县”之称,从此,“状元鱼王”的名头迅速传播。
朋友告诉我,它现在长约1.5米,重约35公斤。我感受最深的是此鱼“贵庚”已五十出面,与人的寿数相向而增,已然传奇。汪家人与其爱情深沉已逾两代,宗族兴隆,人才济济,这是一个多么夸姣的故事啊!
观鱼者来来往往,我倚着亭子的“佳人靠”,持续看“鱼王”在水里神闲气定,天然而然地想起庄子的“鱼子乐”:
思绪翩然:下辈子就托生为鱼吧,一定要游到板桥来,寻一个好人家,做不了“状元”,做个“榜眼”或“探花”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