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400-8768208时间: 2023-11-12 02:54:30 | 作者: 各类配件
金秋时节,到西集镇体验民宿风情,到于家务体验民间传统文化,到永乐店体验农耕之美,感受城市副中心美丽乡村的蝶变。
2022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在于家务、西集、永乐店3个乡镇中确定了16个市级示范村庄,划分了三个示范创建片区。其中,于家务片区打造“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西集镇片区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永乐店镇打造“一产+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各片区正在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创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集中连片地打造培育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推进,部分村庄在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初步形成示范效果,为全区其他村庄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样本。”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干净整洁的民居、明亮醒目的门牌、赏心悦目的绿植……如今,这样的好景色,在首都文明村镇于家务回族乡随处可见。
“大树底下谈家道,农家院里话家风”。走进杜振国家时,老伴正忙着收拾屋子,杜振国小心擦拭着镜框,镜框里装裱的正是“杜家——家风家训家规”:严父慈母,孝亲敬老,勤俭节约。在于家务乡,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或厅堂上,端端正正地挂着家风家规家训。
于家务回族乡着重从家庭建设入手,构建家风文化,促进村风、乡风文明,先行在“全国文明村”仇庄和于家务中学试点开展了“追寻家训家规 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经过不断探索,乡党委打造了具有于家务特色的“德美于家务—追寻与呼唤”文明创建品牌,并逐步形成模式——“十字家风”。“十字”即:“倡、研、推、正、树、扬、习、融、传、展”。现已完成全乡9000余户家风家训提炼工作。
作为全区第一批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验收百分村庄,南三间房村已经品到了“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甜头。
为了弘扬“孝德文化”,村里年年都会举办敬老孝老文娱活动。“每年年底我们还会自己搞表彰,主要评选‘好公婆’‘好儿媳’‘移风易俗示范户’等优秀模范代表,既为全体村民树立了榜样,又能结合文艺表演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全体村民的凝聚力。”村党支部书记赵来春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南三间房村陆续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村移风易俗服务大厅、老年驿站等,几年来通过拆违、修路、改下水、建停车场、建小公园等一系列硬操作,极大提升村民居住环境,以10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改治理验收。今年,为了更好提升村容村貌,解决村内部分老旧墙体脱落,村里还打造了“福寿文化”项目,完成大型墙体彩绘18幅,福字680幅。
南三间房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专业方面技术团队”的模式,全力发展庭院肉鸽养殖项目。村党支部负责引进种鸽,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带动有养鸽经验的村民先发展起来,聘请专家不定期来村开展肉鸽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推广科学养殖肉鸽技术,制定肉鸽产品生产标准。
同时,不断丰富庭院经济产品线,利用村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整洁的村容村貌探索出一条集参观特色庭院经济、品尝特色餐饮、体验特色乡村休闲旅居、感受特色福寿文化、感受老北京家鸽文化、参与特色工艺制品制作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村民增收。
在乡村田间,看山水映画;在僻静山野,赏云起霞落;在林间小径,享自在呼吸……近年来,西集镇围绕生态休闲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坚持党建领航,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坐落于运河之畔的陈桁村绿树成茵,鸟语花香,景致优美。深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洒,铺满村道小巷。三三两两的老人和小孩在银杏树下赏秋,拿出手机拍上几张照片,张张都有“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的意境 。在“ 国家森林乡村”——西集镇陈桁村, 千棵银杏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茂盛生长,每到秋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赏秋景,感受浓浓秋意。“一年四季季季有景,是在陈桁村生活最幸福的事情。”标记徐桂茹开心地表示。
西集镇陈桁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亮和记者说,从1992年开始,这1000棵银杏树就已陆续在陈桁村入土落地,陪伴着村庄成长了近30年。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净化空气质量,陈桁村已完成90%以上平原造林。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陈桁村在村口安装了乒乓球桌、拉力器、仰卧起坐辅助器等健身器材,实现了村民在村内边运动边赏景的愿望。
近年来,西集镇围绕生态休闲功能定位,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资源,推进并完成1.9万亩复耕,建设2700余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链条,以樱桃、草莓等特色果品为主导,依托聚隆联合社打造果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覆盖全镇30个合作社,衍生“樱桃节”“西仪之集”等文化IP,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同频共振。探索利用运河沿线户闲置宅基地开发旅游民宿,目前已成型和待审批民宿共17家。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全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持续擦亮文旅品牌,着力在全域构建“农文旅”新发展格局,推进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永乐店镇西槐庄村是全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截至目前,路灯安装、旱厕改造、道路绿化等项目已全部竣工,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最让村民吴国全满意的是:“现在村里下点雨,马上就排走了。而且村里的上下水都特别痛快,路也平整了,四通八达。”
积极建设的同时,西槐庄村还在探索美丽乡村管护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完成从受益者到参与者、监督者的身份转变。村委会工作人员李铁忠介绍:“现在村里已经有了专业的维护队伍和卫生清洁队,哪有问题很快就能发现,并给大伙儿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更多农业人才的进驻也在助力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今,西槐庄村科技小院已有四位驻院研究生,他们利用所学,发展村里的特色农业,上半年种樱桃番茄,下半年种水果萝卜,时不时还穿插试种新品种。科技小院落户西槐庄村两年多来,“小院儿专家”在这里先后开发试种了袖珍西瓜、水果萝卜、草莓番茄、牛奶珍珠玉米等新一代口感型农产品,专业水准的科学种植,让这些农产品初入市场就赢得好评。这个以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走上了品质农业的转型之路,其自主打造的“西槐庄园”精品蔬菜,已初步打开销售渠道并赢得好评,村集体收入实现330%的增长。
同样将“一产+产业”发展模式做得有声有色的还有马合店村、老槐村、大务村等。
老槐庄因村内众多古槐树而得名,村口的槐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老槐庄的象征。十几年里老槐庄村从一个泥泞不堪、乱象丛生的“落后村”,翻身变为了一个“标杆村”。近年来,村里陆续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美丽乡村市级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老槐庄村通过党建引领发展食用菌产业,自2003年至今已初具规模。村里先后种植过毛木耳、香菇、平菇、大球盖菇等多种食用菌,慢慢地发展为以香菇为主打的食用菌种植格局。2011年底,村里蓄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投资630余万元打造食用菌产业基地,之后又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完成了90余栋高标准棚室改造和建设,并配套水电、路和产品保鲜库。
合作社坚持以林地香菇为特色,推行林地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探索“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业公司签订订单,菌棒由企业统一生产、供给,免除了菇农自己制作菌棒的风险。2012年,通州区承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老槐庄村肩负重要的展示任务,向中外专家、学者、外国友人展示了老槐庄村食用菌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为老槐庄村食用菌打出了第一张“世界名片”。
2020年开始,通州区分三批启动实施了333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污水管网近975里、供水管网建设近1638公里、新建修缮街坊路近700万平方米、新建绿化80万余平方米、新建路灯4700余盏、新建农村消防水池水鹤90处,创建“美丽乡村路”66条、148.8公里,完成13个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规划设计。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通州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注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确保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强已建成美丽乡村的维护提升,确保持续焕发新生机活力。
据悉,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规划建设项目也已启动,其中将深度挖掘运河畔村落文化资源和产业特点,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乡村一三产业有机融合,以“微改造、精提升、强产业”为原则,计划利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批“码头旅游+美丽乡村”“民间传统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美丽乡村”“集体产业+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精品线路。第一批样板村共涉及7个乡镇15个村,目前已全部完成样板村村庄风貌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案和运河畔美丽乡村村落文化资源挖掘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